14. 明清文化大发展[第5页/共5页]
洋人的小聪明
黄宗羲糊口在明清之际。他的头发用布包起来。为甚么?他不剃发,当时候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头徒弟担着担子,前面装水盆、剃发器具,前面是挂人头的。走街串巷,前面有清兵跟着,扛着鬼头大刀,给你剃你不剃?按地上一刀,脑袋挂担子上了。
《红楼梦》能够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内里的诗词都是曹雪芹写的。但分歧的角色写出来的诗词是不一样的,一样是咏柳絮,林黛玉写:“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薛宝钗写:“好风仰仗力,送我上青云。”他一小我得仿照多少人的表情、口气,很了不起。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一辈子插手科举,70多岁了还提着考篮进考场,他就没吴敬梓看得开。蒲松龄借写妖狐鬼怪攻讦社会,他笔下的妖狐鬼怪很多,这就有激烈的讽刺意义了,所谓的君子君子还不如妖狐鬼怪呢。他最大的成绩是便宜了明天说相声和评书的人,单口相声内里好多段子都是从聊斋里来的。
利玛窦讨得皇上欢心,就开端在中国传播学问,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通士大夫开端引进西学。当时候中国的法律很“强盗”,规定洋人不准来,来了就不准走,以是这些洋教士最后全都死在中国,埋在北京市委党校院里。
1723年,雍正天子命令禁教,不答应上帝教再在中国传播,直到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才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