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明清文化大发展[第3页/共5页]
《红楼梦》太巨大了,作者曹雪芹,一共110回,厥后高鹗续了40回,高鹗好歹算是狗尾续貂,别人续的的确是耗子尾巴。《红楼梦》后30回有人说是丢了,有的说是曹雪芹给烧了,没传下来,只留下了几个回目,以是高鹗给续了后40回。时候是清朝,描述权贵家属由盛到衰,鞭挞礼教轨制,揭露了社会实际,这部包含万象的作品非常巨大。《红楼梦》内里写的故事和那种情感没法翻译成外文。有一对西班牙汉学家佳耦用了20年的时候把它翻译成西班牙文,中国的记者采访他们,你们翻译《红楼梦》困难大不大,这不是废话吗?中国净是这类程度的记者,瞥见人从废墟里救出来,问人家你感受好吗?多新奇啊,不好我还归去。花20年时候翻译,困难能不大吗?举个例子,《红楼梦》里有一个丫环叫香菱,这个名字就没法翻译成西班牙文,不能音译,汉语拼音音译洋人不懂甚么意义。如果意译,西班牙没有菱角,不晓得菱角是甚么东西,最后翻译成“带香味的桉树叶”。西班牙人一看这名字,哎哟,中国人起名真土。“带香味的桉树叶”,汉语叫香菱,这名字多好听。洋人的名字才气音译不能意译,史女人就是铁匠,美国总统布什就是灌木丛。
洋人的小聪明
明成祖时,解缙主编的类书《永乐大典》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两万多卷,11000多册,现在存世的是300多卷,中国有200多卷。这部书是誊写的,不是印刷的,本来与副本皆毁,副本不竭散失。传闻本来有能够在十三陵的长陵内里,跟永乐天子一块儿埋了,这是他小我的功劳。以是长陵不敢开辟有一个首要的启事是怕有《永乐大典》,一挖化成灰了。当年定陵一挖开,龙袍就成面了,明天看到的都是厥后修补、仿造的。20世纪50年代非要挖皇陵,现在皇陵绝对不能挖,甚么时候高科技了再想体例。并且挖也没用,也不能把东西卖了,还得建博物馆弄武警看着,累不累?还不如在土里埋着呢。
实在大清入关以后,要求中国人(主如果汉人)学他们,也不是说甚么人都学,有十不从。男从女不从,男人必须是旗装,女人能够穿汉装。生从死不从,人死今后能够以汉装入殓,要不然你对不起祖宗。阳从阴不从,上坟祭祖或者人死入殓,这些风俗都可遵循明朝的来。官从吏不从,当官的顶戴花翎补服纱褂,皂吏的打扮跟明朝还是一样的。老从少不从,小孩子爱干吗干吗,一旦成年就得按旗人端方来。别的,另有儒从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官吏从婚姻不从、国号从官号不从、役税从笔墨说话不从。
黄宗羲甚么都不从。他揣摩为甚么明朝会灭亡,一下找到了题目的关头,得出君主独裁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本来跟明不明朝、清不清朝没干系,就是因为君主独裁,哪一朝搞君主独裁都不可。以是倡导法治,反对人治,大师按端方办事,别按人的意义走,也是反独裁的意义。他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这小我很了不起,对晚清的民主思潮起了必然的影响。他的著作叫《明夷待访录》。梁启超说,想不到我们国度比卢梭早两百年就有这么先进的思惟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