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承天教授坐诊骄阳医馆的第一天就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第1页/共6页]
脾肾阳虚,寒饮伏肺,痰瘀互结证
熟地20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浙贝母15g 牡蛎30g(先煎)
主诉:诸症续减,脂肪瘤仅余黄豆大小,副乳触之如韧片,无胀痛;月经洁净后精力较前较着改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 补肺脾之气,固保护表,针对肺卫不固之鼻凉、清涕,兼助气血生化,减缓哺乳期气血亏虚。
杜仲 15g 甘,温;归肾、肝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肝肾不敷、腰膝酸软。 含杜仲胶,具降血压、抗颓废、调度免疫、促进骨代谢感化。
医师:“您的副乳是痰瘀结在乳络,现在胀痛减轻,申明药已对症。持续服药共同部分按摩(避开乳头,从腋下向乳房方向推揉),多数能渐渐硬化,暂不必手术。”
辩证:痰瘀大部消逝,气血渐复,以补虚兼稳固散结为要。
- 杜仲、桑寄生:
医嘱:加用陈皮10g、茯苓15g煮水代茶,助健脾化痰。
辩证:标实已去,本虚未充,以补虚善后。
- 抗肿瘤与散结:南星、半夏的皂甙、生物碱按捺肿瘤细胞增殖,共同活血药(丹参、川芎)按捺非常增生构造(脂肪瘤、副乳)。
初诊
3. 调护:忌生冷饮食,重视肩颈保暖,共同部分艾灸(肩井、脾俞、肾俞)加强疗效。
辩证:脾肺气虚,寒饮伏肺,痰瘀互结。
川芎12g 丹参15g 桂枝9g 当归15g 白芍15g
调剂:加桃仁10g、红花6g加强活血通经;减天南星为6g(痰浊渐轻),加熟地20g、阿胶9g(烊化)补血养阴(顾护月经后气血)。
处方,7剂,日1剂,附子先煎。
坐诊的第一天便迎来了一名特别的病人。
1. 主症:肩背冷凉、鼻流清涕(量多质稀)、鼻凉——属寒饮伏肺,肺卫不固;
- 黄芪、党参:
- 温阳与化饮同施:附子、肉桂温肾,干姜温脾肺,茯苓、半夏化痰,使“阳复则寒散,气行则饮化”;
- 协同效应:附子补火助阳、散寒化饮,肉桂温肾暖脾、通脉化气,二者相须为用,中转命门,和煦脾肾之阳,化散阴寒痰饮,针对“阳虚寒凝”核芥蒂机。
- 丸药(耐久调度):参苓白术丸(每日2次,每次6g)+ 鳖甲煎丸(隔日1次,每次3g,防痰瘀复结)。
调剂:去附子、肉桂(防过温),改桂枝为12g温通经脉;加郁金12g、青皮9g加强疏肝破气散结;减熟地为15g,加山药20g健脾固肾(兼顾哺乳期肾气)。
叶承天传授决定在骄阳医馆坐诊一段时候,以身出境,以感受这方六合的天然灵韵,草木精华,人文礼节。
- 防风:
- 汤剂(7剂过渡):上方去天南星、桃仁,加鸡内金15g、焦三仙各10g助消化;
陈皮12g 法半夏12g 制天南星9g 川芎12g 丹参15g
3. 病史:哺乳期、三胎生养史——脾肾阳气耗伤,气血亏虚,痰瘀内生。
黄芪 30g 甘,微温;归脾、肺经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主治气虚乏力、表虚自汗、痰饮内停。 含黄芪甲苷,能加强免疫、抗颓废、改良微循环,调度糖代谢。
陈皮 12g 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痰湿壅肺。 含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减缓胃肠痉挛,祛痰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