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迷踪之药柜暗格里的传承[第2页/共10页]
后堂的药香愈发沉郁,怀瑾跟着他绕过十二道药柜,最深处的楠木隔板正无声滑开三寸。借着叶承天手中的羊角灯,怀瑾瞥见暗格里嵌着块青铜面板,大要浮刻着层叠的本草图谱,最中心的凹槽恰是太极标记的形状。当钥匙完整插入的刹时,青铜板收回清越的鸣响,如老医人诊脉时弹指过弦的余音。
卯时的铜钥匙:
"来岁春分,带你去药王庙取香炉灰。"叶承天合上医典时,羊皮封面的药王像俄然被夕照镀上金边,"前人留书,常留三分空缺,为的是让先人在实际中补全。就像这虫洞里的炮制法,若不是你日日拓印,墨汁渗进旧痕,那些字恐怕还要再藏百年。"
陈怀瑾靠近细看,发明药方边相沿极淡的朱砂画着七个小点,连成的轨迹恰是冬至子时的北斗方位。最大的星点旁注着"天枢"二字,墨迹已褪成浅红,却仍能辨出中间的小楷:"壬子月,震宫见赤气,草木含火精"——这是曾祖父惯用的采药讲明,与家中旧账册里记录的"光绪二十五年冬至,云台观后松针见红"如出一辙。
暗格深处的檀木匣在羊角灯下泛着温润的虎魄光,匣盖边沿雕着五层相叠的银杏叶纹,叶脉间填着已氧化的靛蓝,恰是云台书院山长服饰上的纹样。当叶承天的指尖扣住匣沿暗榫时,陈怀瑾闻声极轻的"咔嗒"声,像是光阴齿轮终究咬合的清响,檀香混着某种陈腐的药气劈面而来——那是夹在《云台医案》里的干紫芝才有的冷香,与父亲临终前枕边的气味分毫不差。
-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 服从主治: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伤寒论》顶用于医治胸痹"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此处取其温通心阳、散寒止痛之效。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心、肝经。
诊室里,叶承天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青芒,针尖对准陈怀瑾左手神门穴时,他俄然指着窗外初现的北斗七星:"《灵枢·岁露论》言'人与六合相参,与日月呼应',你父亲病案中患者多在子时病发,因子时胆经适时,胆为中正之官,定夺出焉,而心主神明,胆虚则心阳易馁。"银针刺入三分,随斗柄转动方向行"子午捣臼法",先紧按慢提九次以补阳,再慢按紧提六次以滋阴,针体在穴位里划出藐小的太极轨迹:"神门为心经原穴,内关通心包经,二穴相伍,如北斗柄指震位,引东方木气以生心火。"
暗格推开的顷刻,陈年药香混着樟木香劈面而来。怀瑾的布鞋踩在潮湿的青砖上,闻声石缝里传来纤细的虫鸣——这是自曾祖父期间就存在的密室,现在却像被光阴封冻的虎魄。秘柜分高低两层,上层整齐码着十二函绢面医籍,封皮上的"孙真人枕中记令媛翼方残卷"等笔迹虽已漫漶,却仍透出古朴的严肃;基层摆着七只青瓷药瓶,瓶身绘着分歧阶段的紫芝发展图,最中心的玉匣上,鲜明刻着与自家采药图不异的银杏纹路。
- 当代研讨:丹参酮ⅡA可抗血小板堆积,改良微循环;丹酚酸B有抗氧化、庇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感化,能减轻心肌缺血毁伤
庚申年霜降后的第七日,陈家药铺的藏经阁里飘着细若游丝的墨香。阿林正用蝉翼宣纸拓印祖父留下的《云台采药图》残页,狼毫笔尖刚触到第三处虫蛀破洞,俄然发明三个相连的圆孔与一道斜痕竟构成了"炒"字的右上点画,再往下看,横七竖八的虫道鲜明拼出"煅、煨、淬"三个小字,墨迹在破坏处闪现出深浅不一的赭色,明显是先人用分歧年份的墨汁分层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