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能源:中国经济的机会还是陷阱(2)[第1页/共4页]
郎咸平:说搞风电,圈了一块地盘,到时候上不了马就盖甚么别墅了。
王牧笛:这一轮是ET反动――新能源技术。
王牧笛:王传福本身夸下海口,说比亚迪要在环球卖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环球第一。然后郭台铭直接隔空对话巴菲特,问他说:“你不投资比亚迪吗,你敢坐比亚迪的汽车上放工吗?”
李银:趁着这个新次序还没有完整建立起来的时候,中国另有体例去摆脱如许一个优势。
碳排放的订价权之争
郎咸平:还搞个甚么电池汽车,电池也不是我们本身出产的,我们也不把握核心技术,都是装配。
李银:在他们看来新能源能够是个趋势,但是要处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掌控量和度的题目。
王牧笛:也有很多人站在一个看似很高的位置上来切磋这个题目,说每一次的危急都是靠技术的反动来摆脱这个危急的。
王牧笛:但是这只是一个层面的警戒,另有更多层面的悲观,比如说传统能源或者传统汽车行业,我们跟西方国度差异太大,我们的品牌起步晚了二十年。新能源,特别新能源汽车,这类东西仿佛我们跟西方国度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
王牧笛: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忠告,跟股市的忠告一样:新能源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王牧笛:然后我们还很恋慕像荷兰那种靠风驱动的国度――童话的天下。
郎咸平:我还看了一个消息报导说周迅客岁飞了15万千米,她排放了1.9吨的碳,按美国的碳关税标准一吨70美圆。
李银:说到这个直补的题目,我想起了日本,我刚从日本返来嘛。日本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急以后,就开端启动了它们的太阳能打算,国度对企业的政策补助一向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度对用户直补,凡是你用我太阳能发电设备发的电,都给你补助,这个补助到2005年已经结束了。2006年开端,日本的环境省又实施了一个新的“太阳作战打算”,家庭用户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以减排为目标的,全都给你补助,大范围补助。就是从1973年到现在,这是个持续的战略和政策。
郎咸平:并且你会发明核心技术你没有掌控,但是净化行业的出产根基都在中国,这是必然的,你等着看。
说不定我们在为别的国度供应了绿色电力的同时,本身的环境变成一片乌黑。
李银:实在光伏企业有很多隐忧,第一个我感觉最大的隐忧是如何从石英砂内里提纯硅,这需求很高的技术,它也是高净化的。
王牧笛:然后你再看太阳能。中国太阳能方面有两个比较牛的企业,一个是皇明――光热转化,一个是尚德(施正荣阿谁)――光伏发电。尚德2005年在纽约上市的时候,当时成了“本钱豪杰”,施正荣当时说是首富嘛。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跟随效仿者,成果大师把新种能源炒作成一个观点,一个金融观点。施正荣本身的话说,当时天下搞打扮的、搞房地产的全去搞新能源去了,当时有3000多家太阳能电池出产商,成果金融危急一来,光伏企业尸横遍野。
王牧笛:你看我这有一组数传闻:全天下其他国度统共就有七八家多晶硅制造商,中国有四五十家;其他国度统共有七八家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商,中国有两三百家。这个行业现在是高风险、高投机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