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玄幻奇幻 >中国哲学简史 > 第41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1)

第41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1)[第1页/共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还说:“诸行尽归无常。权势皆有尽期。如同箭射于空,力尽还坠。都归存亡循环。如此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难道大错?”(《古尊宿语录》卷三)他还说:“若未会偶然,著相皆属魔业。……以是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如同黄叶为款项,权止小儿啼。……但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古尊宿语录》卷三)

有一些禅师,用寂静来表示无,即第一义。比方,慧忠国师(775年卒)“与紫璘供奉论议。既升座,供奉曰:‘请师立义,某甲破。’师曰:‘立义竟。’供奉曰:‘是甚么义?’曰:‘公然不见,非公境地。’便下座”(《传灯录》卷五)。慧忠立的义,是寂静的义。他无言说,无表示,而立义,其所立恰是第一义。关于第一义,或“无”,不成以有任何言说,以是表示第一义的最好体例是保持寂静。

这类传述的初期部分可靠到甚么程度,是很可思疑的,因为还没早于11世纪的文献支撑它。本章的目标不是对这个题目做学术的考据。只说这一点就够了:现在并没有学者当真对待这类传述。因为中国禅宗的实际背景,早已有人如僧肇、道生缔造出来了,这在前一章已经讲了。有了这类背景,禅宗的鼓起就几近是不成制止的,实在用不着把神话似的菩提达摩看作它的初创人。

第一义不成说

禅师教弟子的原则,只是通太小我打仗。但是有些人没有小我打仗的机遇,为他们着想,就把禅师的话记录下来,叫做“语录”。这个做法,厥后新儒家也采取了。在这些语录里,我们看到,弟子问到佛法的底子事理时,常常遭到禅师一顿打,或者获得的答复美满是些不相干的话。比方,他或许答复说,白菜值三文钱。不体味禅宗目标的人,感觉这些答复都是顺口胡说。这个目标也很简朴,就是让他的弟子晓得,他所问的题目是不成答复的。他一旦明白了这一点,他也就明白了很多东西。

厥后禅宗的支流,是沿着慧能的线路生长的。在此中,空宗与道家的连络,达到了岑岭。空宗所谓的第三层真谛,禅宗谓之为“第一义”。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晓得,在第三层次,的确任何话也不能说。以是第一义,按它的赋性,就是不成说的。文益禅师(958年卒)《语录》云:“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道,是第二义。’”

传闻弘忍赞美慧能的偈,指定他为担当人,是为六祖(见《六祖坛经》卷一)。

本来无一物,那边染灰尘。

第一义的知识是不知之知;以是修行的体例也是不修之修。传闻马祖在成为怀让(744年卒)弟子之前,住在衡山(在今湖南省)上。“独处一庵,唯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怀让“一日将砖于庵前磨,马祖亦不顾。时既久,乃问曰:‘何为么?’师云:‘磨作镜。’马祖云:‘磨砖岂能成镜?’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古尊宿语录》卷一)马祖闻言大悟,因而拜怀让为师。

但是,神秀和慧能分裂禅宗,倒是汗青究竟。北宗与南宗的初创人的分歧,代表性宗与空宗的分歧,如前一章描述的。这能够从慧能自序里看出来。从这篇自序我们晓得慧能是今广东省人,在弘忍门下为僧。自序中说,有一天弘忍自知将近死了,把弟子们调集在一起,说现在要指定一个担当人,其前提是写出一首最好的“偈”,把禅宗的教义概括起来。当下神秀作偈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