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柴刀下的震颤手

柴刀下的震颤手[第1页/共1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草木熄风的太极道

“惊蛰者,雷动而虫惊,风盛而木摇。”叶承天的话音混着松针落地的轻响,他蹲在弟子身边,拇指轻按天麻块茎的“肚脐眼”,凸起处的褐纹竟跟着指力透出微光,“你看这太极眼,夏季的水精与春木的阳气在此交缠,就像灶膛里埋了整冬的火种,借春雷之势轰然炸开。”他指尖划过箭杆上的十三道环纹,每道节间间隔刚好对应人体胸椎的间隙,“箭杆承震卦之气,专破肝风的摆荡,就像樵夫手中的柴刀,顺藤势而挥方能定乱。”

“天麻箭平肝之阳。”狼毫笔尖在“箭”字上稍作停顿,墨色在纸纹间晕出茸茸的边,好似天麻箭杆上的鳞片状苞片。案头放着樵夫留下的带“肚脐眼”的天麻,块茎断面的“风”字纹路在灯光下愈发清楚,横折钩如钩藤环的弧度,撇捺似箭杆的斜势,“此药生而直贯三焦,”他笔尖划过“平肝”二字,墨点刚好落在“木”部的末笔,“借春雷震发之气,将上亢的肝阳导归巽位,如同樵夫砍藤时寻准主根,力透而不伤。”

医馆外的春雷又闷响了两声,檐角雨水滴在患者后腰的钩藤上,顺着藤钩的弧度聚成水珠,刚好滴在他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叶承天的指尖滑过患者腕部的阳溪穴,那边的筋腱仍在轻微跳动,却比初诊时平伏很多:“砍伐山藤动了肝木,正如《本草经》言‘藤本植物皆入肝’,您腰间的钩藤虽是偶然照顾,却暗合了‘以藤通络,以钩息风’的医理。”他俄然轻笑,取下患者腰间的藤钩,与手中的天麻并置在青石板上——藤钩的弯度、天麻的节纹、患者手指的震颤,在雷光映耀下竟构成幅静态的“平肝息风图”。

医馆晨记:

“您看这‘风’字,”他用刀柄轻点纹路,晶点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横折钩对应钩藤的双环,撇捺藏着天麻箭的朴直,合起来恰是‘刚柔相济熄肝风’。”樵夫靠近细看,发明“风”字的起笔处刚好对着天麻的“肚脐眼”,仿佛这味药从破土那一刻起,就必定要在惊蛰的雷声里,为世人写下停歇内风的药方。

药童阿林此时抱来新采的夜交藤,藤蔓上的绒毛在暮色中泛着银光,叶承天借着火塘的光细看,发明每片叶子的着生角度,竟与人体肝经的走向完美符合。患者望着这幕,俄然感觉掌心的颤抖不知何时已止,反倒是后腰别过钩藤的处所,残留着淡淡的清冷,像被山涧里的定风草轻抚过。当叶承天用天麻与钩藤煎出的药汁在陶炉上“咕嘟”作响时,窗外的春雷刚好转向远处,新出土的天麻苗在风雨中挺直花茎,好似患者现在逐步安宁的筋脉——本来这六合间的草木,早在亿万次的雷声与风雨中,练就了停歇内风的本领,只等医者与患者,在惊蛰的雷声里,读懂这草木与人体的共振私语。

铜盂里的天雨水还剩半盏,水面凝着精密的吝啬泡,那是昨夜春雷后接的“震阳之水”。叶承天记得煎药时,天麻箭在沸水中始终直立,钩藤环则顺着旋涡扭转,恰如《内经》所言“风胜则动,动则需制”,“天雨水调木之偏,”他在“调”字旁画了道波浪线,“此水得雷火之性,能引草木之性入肝,正如樵夫握刀,借藤条的环纹找到发力的均衡点。”

樵夫解开腰间浸着汗渍的皮绳时,粗麻布衫下摆滑落三寸,暴露腰侧两道深紫间泛着血珠的勒痕——那是柴刀带年复一年磨出的旧伤,新血痂混着老茧,像被雷火烧焦又逢春的藤疤,边沿的皮肤因耐久紧绷而发亮,好似山藤被巨石压弯后留下的钙化结节。叶承天靠近时,闻到淡淡铁锈味混着未散的藤香,恰是肝血瘀滞、筋脉失养的征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