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刀下的寒腰疾[第1页/共13页]
窗外俄然飘起细雪,冰棱在风中摇摆着,将医馆的窗纸映成了一片昏黄的琉璃。叶知秋望着药罐里翻涌的药汁,想起二十年前随师父进山采药,也曾在背阴谷里遭了山风,返来后腰疼得下不了床。当时师父用陈年附子煮水,又拿雪水浸过的吴茱萸敷在腰眼,三剂药下去才把命门之火重新点着。现在这男人的病情,比当年的本身还要重三分——背阴松林里的山风,原是带着地底的阴寒,最是伤人阳气。
小寒药园课:
附子炮与肉桂灸:
“叶大夫!”男人嗓音里裹着化雪的暖意,掌心托着拳头大的附子块根,表皮龟裂纹里还沾着未净的香炉灰,“昨夜按您说的敷完腰,刚吹灭油灯,就感觉尾椎骨底下像埋了颗炭丸,热流顺着脊梁骨往上窜,到后颈时‘轰’地一下,脑袋顶都发暖!”他翻开衣衿,后腰青黑尽褪,只留淡淡红痕如春日山桃初绽,“今早咳了三声,竟咳出两块冻成冰碴的痰——您看这嗓子,现在说话跟磨快的柴刀似的清澈!”
叶知秋搁动手中《伤寒论》,见那男人进门时几近用柴刀撑着身子,羊皮裤膝头磨得发亮,暴露底下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裤,脚踝处还缠着防蛇的葛藤——清楚是深山林子里讨糊口的熟行。待扶他在熏笼旁坐下,翻开衣衿时,一股澈骨寒气劈面而来:后腰敷着片焦黑的生姜,边沿已被体温洇出暗黄汁水,可底下皮肤却青黑如冻裂的老树皮,肌理间翻着细鳞般的白屑,像是被山鬼剜去了半块血肉。
叶承天捏着那枚经火煨过的云台附子,块根大要的龟裂纹路还冒着细白烟——恰是刚才煎药时特地留下的半块,中间金黄火心在体温下垂垂硬化,像块烧红的老玉。当附子触到男人后腰青黑处的顷刻,冰层开裂般的“滋滋”声惊得阿林手中药杵顿在半空:冷硬如铁的皮肤遇着这带着香炉灰余温的药块,竟像春雪撞见炭火,青黑边沿出现蛛网状的淡红,好似被冻住的督脉正沿着附子游走的轨迹,渐渐显形出脊柱的表面。
二用雪藏肉桂,选冬至日背阴坡五十年生桂树,取朝阳面树皮,埋入三尺深雪瓮,经三九天封藏。其纹如人体经络,色含金红,得寒水之润而辛热不燥,《本草汇言》称其“能引无根之火归原”。与附子相须为用,附子走而不守,肉桂守而不走,一刚一柔,如将相合契:附子燃命门之火以破冰,肉桂引浮游之阳以固肾,共成“坎离既济”之功,使热不妄炎,寒不凝涩。
忽有阳光穿透冰棱,在附子火心处折射出七彩光斑,映得雪面腾起淡紫的雾。叶承天望着这异象,俄然想起《黄帝内经》“阴阳者,六合之道也”:“草木的发展保藏,人的气血盛衰,说到底都是阴阳在换着体例跳舞。你看这附子,春季收的是燥气,夏季藏的是寒气,却在小寒这个阴阳打斗最凶的节骨眼,把寒燥全炼成了纯阳——就像人得了寒痹,看着是一派阴寒,治起来却要从阴中求阳,让‘寒极’之处自生出‘热来’。”
柴刀刀柄还滴着未干的松脂,叶承天从梁上取下小寒前剥的杜仲皮——三载生的树皮足有指节厚,横切面的银丝在晨光里牵出半透明的网,像极了人体筋膜相连的经络。他执起浸过黄酒的桑皮纸,将树皮裹成螺旋状,绳头处特地留着三道天然裂纹:“得在冬至后第七个戊日剥取,当时杜仲的肾气最足,皮纹走向恰好合着人体腰椎的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