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许多愁 > 1.元德十七年

1.元德十七年[第1页/共4页]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红着眼,冒死忍着眼泪水不敢出声的乔玉。

景砚的心头忽的一滞,他不再想乔玉了。

现在是元德十七年的隆冬,多事之秋。

景砚醒来时,已经是午后了。

恰如三年前。

景砚微微垂眼,不再看这些了。

景砚本没甚么兴趣,却被陈皇后催了几声,要那孩子返来吃点心,只好提着灯笼,顺着后院的画廊一起边走边找,俄然听到左边里收回不小的动静,便瞧见不远处的花丛里藏着一个身穿枣红衣裳的团子。

那是一个夏季的夜晚,景砚从宫外进学返来,陈皇后笑意盈盈地对他说宫里新添了一个侍读,非常天真敬爱,稚气未脱,惹人喜好。

宫里统统人都明白,风向早变了。

两天前,禁卫军来人将东宫的内侍宫女都发派了出去。景砚暗下嘱托周明德,把乔玉换了身小寺人的衣服,隐下身份,塞到那群宫人里头了。不过期候仓促,景砚只来得及讲了几句话,也没亲眼看到他被送出去。

终究,一个矮胖的内侍领着个个子约莫三尺来高的小寺人顶着风雨前来,先是同梁长喜磕了个头,又赶紧将身后的阿谁瑟瑟缩缩的小孩子推了出来。

他说这话时,暴露了这些天来独一一个笑来,轻浮得似初春的一缕风,话语里透着刻骨的阴鸷冰冷,却不由令听着的周明德心神一颤。

这灯笼约莫是红纸糊的,可颠末端这么些年的风吹雨打,不但暴露差未几一半的骨架,连色彩褪的七七八八,只剩下暗澹的稿白。景砚要了火,里头的蜡烛芯还没烂透,勉勉强强燃起了豆大的灯火,烛光在森冷的铁门上随风摇摆腾跃。

“皇后娘娘入宫十六年,主子也从浣衣局的一个小寺人陪着娘娘到了现在。现在娘娘走了,鄙人头怕是没人照顾,即便是有,也不如用咱家这般得心应手。主子只盼着能早日了断,下去奉养娘娘。”

元德帝另叮咛了一句,说是不管是父子,还是君臣,都与景砚无话可说,不必再相见了。

皇位之争,自古皆是如此,容不得半点温情。

景砚走出寝宫,陈皇后宫里的寺人总管周明德站在寝宫门外,恭敬地福了福,又轻声细语道:“娘娘的后事已包办理妥当了,殿下尽可放心了。”

他持续向前走,坐在冰冷的正殿软塌上。如若所料不差,本日午后,天子对措置太子的旨意就该送过来了。

景砚长眉微皱,走下台阶,离近了去看。

以往是不会呈现如许不细心的事的,可现在太子东宫统共也没剩下几个内侍宫女,天然有照顾不及之处。

他方才竭力朝前走了几步,惊骇地抬起了头。

平常的端方都是如此,皇子一旦入了太清宫,毕生不得踏出一步,而那些糊口琐事,都是要由伴侍的小寺人跑腿的。

自那今后的三年,景砚在乔玉身上费了太多的心机,也不缺这最后一点。

景砚再也不会是太子了,他昔日有多少尊荣、多少荣宠,在陈家被拿下之时,就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笨手笨脚,一个也没捉着。

不过也只要这么一回了。

景砚便移了那盏白灯笼,恰好映亮了那一小块处所。

景砚的身材微微摇摆,阖了阖眼,定在原处好一会才哑着嗓音问:“母后,葬在了那边?”

厚重的帷幕遮住内里的光,宫内只点了几根蜡烛,景砚的神情在那若隐若现的亮光里暗淡难懂,谁也瞧不清。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