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问意(上)[第1页/共3页]
大长公主实在谦善。太后已经问我问过了好几次,但每次都记不清我的名字。
“外祖母,”这时,公子道,“此番霓生随我去西北,也立了大功。”
大长公主道:“母亲那里话,母亲这般安康,怎会胡涂?”
大长公主没有再理睬我,与公子在上首说话,又留他用了羹汤,直到夜色渐深,才让他分开。
我路过沈冲身边,发觉他也看着我,微浅笑了笑。
我忙道:“公主曲解。公子仁厚,待我等奴婢从无苛责,所谓亲善,亦非奴婢一人。公子天人之姿,奴婢得以奉侍公子,已是戴德不尽,岂敢期望攀附?望公主明鉴!”
我说:“是奴婢之过,奴婢忸捏。”
“还不是为你去出征之事。”大长公主道,“我两月未曾见你,总要问明你每日做了些甚么。”
大长公主道:“这般焦急做甚,你才回到家中,总要疗养些光阴。”
太后点头:“也好。”
“这般夜里,他去马厩做甚?”
*****
我出去以后,好一会,大长公主才展开眼,微微抬手,让摆布退开。
我晓得她前面定然有话要说,谦道:“奴婢不敢居功。”
我答道:“记着了。”说罢,施礼退下。
太后说罢,她却转向大长公主:“虽说元初不成二十五岁前结婚,然早些议亲定下又有何妨?该筹办了。”
我说:“那青云骢迩来有恙,公子甚是牵挂。”
公子虽至今未曾订婚,但如果说主公和大长公主全无考虑,那是不成能的。桓肃和南阳公主的母舅新野侯陈衷一贯有来往,而桓府中的仆婢们在暗里里也早已传得有眉有眼。公子配公主,世人常常提及时,无不羡慕慨叹,男默女泪。
二人对视一眼,杨氏道:“陈氏闺秀甚好,只是问了生辰请卜者贞问,不甚合适。”
我说:“公主有所不知。当时公子急于返回遮胡关,可战乱之下,奴婢坐骑不见了踪迹。彼时城中马匹紧缺,实难以寻觅,公子故而令奴婢同乘。奴婢铭记公主嘱托,思考战事初定,但伤害仍存,奴婢既是要护公子全面,同乘亦不为过,故而服从。当时表公子亦在场,可为奴婢作证。”
大长公主莞尔:“你经心奉侍,何过之有?如太后所言,只要你好生奉侍,府中必不虐待。”
大长公主一笑:“我说的留下,乃是将来。本日太后所言,教我想起此事。元初虽未结婚,不过他毕竟是大人了,纳妾侍也无可厚非。元初自病愈以后,身边侍婢唯你最是亲善,我与主公都看在眼里。元初喜好之事,只要不坏,我向来不禁止。你如有此意,我可为你成全。”
沈嫄吐吐舌头,红着脸应了声。
太后嗔道:“你休得来替你父亲障眼,元初之事,你又不是不知。”
我跟着公子一道施礼辞职,出门的时候,有些扼腕。传闻公子将要入朝的动静传开今后,每天都有女子带着十来斤果子守在公子去官署的必经之路旁,企图掷果示爱。可惜她们必定要空守一个月。
公子讶然。
可惜南阳公主本年才十三岁,天子一向未许议婚。沈延的算盘不过一个等字,待公主议婚之时为沈冲求娶,到时有太后保媒,当不会落空。
“奴婢自入府以来,一向侍营私子,从未分开。”我挑着全面的话对付道。
可才进门不久,大长公主院中的人来找我,让我畴昔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