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初窥门径见一斑[第1页/共2页]
容嘉也不忙着打水,干脆盘膝坐在释天身边,为他讲授修道的几大阶段。
“修道之人,修的是一颗道心,道心愈坚则道愈精进。但是获得道心何其艰巨,有些人终其平生只修得法而未求得道,故而先人将道法分离,更是以法为基,我们现在所修的就是指法,风俗大将之称之为道法,正道诸法中,都将修道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首,是筑道基,也就是修得元气,只要修得元气,才气够吸纳六合灵气为本身所用,为本身所藏;其次,便是学道术,道术便要详细视人而定了,有些人天生便善于驱动风雷,便学习风雷一类的道法,善于土木,便学习土木一类的道法,总之五行百道皆可修行,但是也有不在五行中的修士,他们以空灵万物为法,或五行皆可驭,或天生废材,一法不得;最首要的就是道境了,这一阶段并非以阶段论,而是看你所修习的道法而定,若所修道法有七境,则最高境地为道境七阶为最高境地。至于道境以后,我便不晓得了。”
信赖你,这三个字对释天而言是多么首要啊!
“哦,如许啊!”
见释天如有所思,容嘉摊开那本小册子,翻开第一页,“想那么多做甚么,师弟先学会筑道基才是,你看,这就是我们上清寺的归元法!”
……二人坐在石阶上,不顾湿寒与夜色来临,当真的研讨着那些能让他们飞天遁地的道法,星光光辉,不但要多少鸦雀从中间的树林里飞出,二人浑然不知。
(十八)初窥门径见一斑
释天也不再多言,盘膝坐下便开端当真的看起了书。
久居山上的的释天不晓得凌云涧既是福地也是险地,故而心存幸运,觉得只要从山涧中取几桶水担回容院也就是了,但是当他真正看到凌云涧时,他傻了。本来台阶绝顶便是绝壁,绝壁所对的千仞高山上挂着一条仿佛游龙的涧水,便是凌云涧。那涧水非常独特,并非从山顶落下,更没有落到山脚下的山道中,而是腾空从半山腰流出,落入略低处山腰上的一个如玉盘的池子中,没有一滴水外溅。
容嘉挠挠头,思虑了一会儿,“道心仿佛与道法无关,但又能够在修道过程中的某一时候俄然闪现,这个题目实在有些难,因为我也没有修得道心,故而不能答复这个题目。”
“谢甚么,师兄信赖你!”
“师弟,别泄气,容岳师兄虽有些刁悍,但只要本身下工夫,像方才师兄所用的流云步这类小神通只要一月不足便能够尽数把握的,你看,这便是上清寺的入门功法。”容嘉持续鼓励释天,“到时候学会了这些,别说打水,就是院中那些笨拙的弟子也不是你的敌手,来,快看看!”
台阶尽处,百树枝头,无穷的亮光分外诱人。站在那边,向前望去,一片旷然,仿佛六合就在度量,光阴不过如此。容嘉手指着远处的一条银色水带,无法的对释天言道“那便是凌云涧了。”
“这……就是凌云涧!这如何取水?”释天忍不住惊呼。看着远处映着天光的涧水,若想从那边获得水,比登天还难!
后山凌云涧涧乃是莲花峰夺六合造化的一大福地,上清寺中的用水多来自此处,水清甜甘冽、会聚了山间漂亮的灵蕴之气,对修道之人有莫大的好处。自古以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说的恰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