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老大是女郎 > 57.江城书院

57.江城书院[第3页/共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学长目送赵师爷穿过回廊,扭头自报家门,他姓陈名葵,本年二十二岁,已经是个秀才了,幼年有为,文质彬彬,细眉细眼,说话笑眯眯的,见之就是个脾气很好的人,热忱向傅云英先容书院各处的景色。

天下书院招生秉承“有教无类”的贤人之言,不设门槛,退学无户籍限定,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非论地区,都可退学。如果真如许,那学子们早就一窝蜂涌向天下四大学院了,谁还甘心留在文风不盛的故乡肄业?书院对外宣称不设门槛,究竟上不但有门槛,这门槛还挺高,起首必须通过测验,然后传授们还要一一见过,确认门生尊师重道,礼节过关,品德值得信重,家世上没有甚么污点,才予以登科。

进大门,过二门,再往里是书院停止严峻活动的讲堂,共有六间,两边过道别离通向传授、管事办公之所和学平生常起居留宿的斋舍。北斋是山长、主讲、副讲住的处所,南斋则是门生斋舍。

正课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书院的遴选测验正式退学的门生。而附课生是那些在出院测验中阐扬不睬想、名次略微低于正课生的门生,和家道背景不普通,被各方官宦老爷强行塞进书院,书院不好拒收的大族后辈。正课生和附课生别离留宿,平时一样上课测验,正课生如果多次旷课,成绩不能保持前线,亦有能够升级为附课生。同理,附课生中表示优良者也能进级为正课生。

开初江城书院和天下各地的其他书院一样, 曾光辉一时。厥后因士风腐败, 书院几次传出肮脏之事, 有识之士上告朝廷要求查办, 朝廷以破钞财力, 影响官学教诲, 打击邪学为由, 制止书院学子攻讦时政, 更曾几度大肆焚毁天下书院, 曾昌隆一时的书院自在讲学今后一蹶不振。

江城书院本来是座不起眼的小梵刹藏书之所, 第一代楚王就藩武昌时, 为呼应当时太、祖天子培养人才的号令, 从和尚处购下藏书楼,广植花木, 筑亭台楼阁, 建学舍百八十间,效仿白鹿洞书院, 制定教规,延请大儒担负西席、管干, 堆积藏书, 招收生徒,划拨田产, 将之改建为书院。

书院的藏书首要有四个来源:朝廷赐书、本地名儒学者私家捐赠、书院出资采办和书院自行刻印。

朝廷是为江山社稷计,但却忽视了理学一家独大带来的弊端,过于推许清谈的确会导致士子们沉沦吃苦,浮于大要,废弛士风,可八股的单一性一样会消磨士子的精力志气,形成士子死背程文,食古不化,学风空疏而不实的局面。

“上一任山长只让传授讲授生四书五经,研讨古籍,姜伯春就任后,秉承古风,门生退学需习君子六艺,另除礼、乐、射、御、书、数外,还设有医学。”

赵师爷怔了怔,继而浅笑:“倒也不是情面,书院的主讲都可保举一名子侄退学,一年后若测验分歧格,还是会被半途赶出去。我那几个族侄门路多着呢,用不着我,你是我门生,名额恰好给你,空着多华侈!”

书院坐落于林麓幽深的山谷当中,面朝浩大大江,背倚如黛青山,春来桃杏竞放,绿柳扶风,隆冬菡萏喷芳,香浮碧水,秋高桂子伴霜菊,芬芳十里,寒冬瑞雪覆松,红梅凌寒,一年四时山明水秀,风景旖旎。书院大抵分为讲授区,藏书区,祭奠区和供门生玩耍憩息的后山山谷。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