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守墓异兽第二篇[第1页/共9页]
终始春秋笔,经名旧记麟。荒台曾建鲁,野草未烧秦。
《今昔百鬼拾遗》躯干摆布和额间的眼睛大抵是鸟山石燕自行设想。《三才图会》中白泽大抵是狮子身姿,头有两角,山羊胡子。
胡文焕《山海经图说》云:“钦山中有兽焉,状如豚,名当康,其名自呼。见则天下大穰。韩子曰:穰,岁之稔也。”
《清史稿》记录过很多牛产麒麟的事情。《清史稿》记录:雍正二年,平度州民家牛产麟。五年,寿州民家牛产麟,一室火光,觉得怪,格杀之,剥皮,见周身鳞甲,头角犹隐也;荆州民家牛产麟,遍体鳞甲。嘉庆元年,遂安民家牛产麟。七年,镇海民家牛生一犊,遍体鳞纹,色青黑,颔下有髯,项皆细鳞。十一年蒲月,盐亭民家牛产一麟,高二尺五寸,肉角一,长寸许,目如水晶,鳞甲遍体,两脊傍至尾各有肉粒如豆,黄金色,八足,牛蹄,产时风雨交至,金光满院,射草木皆黄。十三年仲春,绵州民家牛产一犊,首形如龙,身有鳞纹,无毛,落地而殇。乾隆四年,盛京民家牛产麟。
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丹青麒麟像。
因为当代都把龙凤龟麟当作神灵,西狩获麟,也就成了文人笔下的首要内容。晋征南大将军兼史学家杜预撰写的《春秋左传·集解》一书云:“麟者,仁宠也,圣王之嘉瑞也”。唐朝大文学家韩愈《获麟解》(注释)云:“麟一角而载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游必泽土,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王者有出,与凤龟龙谓之四灵。”
《骈雅》云:“当康,牙豚也。”郝懿行注:“当康大穰,声转义近,盖岁将丰稔,兹兽先出以鸣瑞。”
1、麒麟最善于化解三煞、五黄煞、天斩煞、穿心煞、镰刀煞、屋角煞、刀煞白虎煞、二黑病星符。当阳宅碰到上列煞气,致家人居住不安、损人破财家庭反面、车祸、血光、仳离等麒麟镇之可保安然。麒麟是仁慈之兽,惩奸除恶庇护好人。好人按奉庇护之,恶人供奉反惩办。
麒麟是中国前人神话里的宠物,这类外型是把那些备受人们保重的植物所具有的长处全数集合在麒麟这一胡想中的神宠上。在中国浩繁官方传说中,关于麒麟的故事固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公众糊口中都实实在在地无处不表现出它特有的贵重和灵异。
《山海经·东次四经》:“钦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此中多鳝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当康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衔懿行云:“当康大穰,声转义近,盖岁将丰稔,兹兽先出以鸣瑞。”
獬豸冠:当代法律官吏戴的帽子,《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法律者服之……或谓之獬豸冠。“
传说黄帝巡狩,至海滨而得白泽神兽。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故帝令图写之,以示天下,后用觉得章服图案。唐开元有白泽旗,是天子出行仪所用;明有白泽补,为贵戚之服饰。《云笈七签·轩辕本纪》“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