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赵子世家[第1页/共6页]
十六年,武成子谏王治三老孝悌于郡县,行教养以安民,王觉得可,天下儒士皆赞之。
十三年,仲春,秦王召群臣曰:寡人闻,赵王偃欲王公子嘉,娼后立子迁,逐嘉至代,可伐乎?武成子曰可,国尉缭曰:当合兵以攻邯郸,既拔之,赵遂降。子曰:赵人甚坚,诸国不比。於是使子将卒全军伐之,蒙武将五万攻中牟,王翦将五万攻路,子将五万攻代,拔之。国相郭开言不成为,娼后及赵王迁请降,开邯郸,赵灭,自始三晋归秦。公子嘉自代如燕,赵卒群臣多从之,封中山王,祭祖誓血以抗秦。旬月,武成子击中山,破之,中山王嘉走武遂。
五十四年,武成侯既入咸阳,过桃山,秦王问政。韩非子曰:臣闻,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固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韩而成从,将西面以与秦强难堪。臣暗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十百万,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赏则不与,言罚则不可,奖惩不信,故士民不死也。……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北,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觉得王谋不忠者也。【见《韩非子·初见秦》】
始天子四年,马服城井见黄龙,民异论之。
秦昭襄王五十三年,秦王至长平,亲驭以迎马服君,马服入秦,圣贤荀子、公孙子、农展、郑国等随之。
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太子政、王少子成嬌、昌平君启、燕质子丹、魏质子增师武成子。由是宗室群臣皆以之教子开蒙为善。
武成子子养政,一统天下,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於後王。盖得贤人之威,河伯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
七国闻之,甚异,秦昭襄王谓应侯范睢曰:以其能,赵王丹不能有之。撰书集马服子所言,郡县官吏习之。
马服侯康生修,袭马服君,兵事类父祖,守疆拓土,内政外化。
王六年,秦使武成君将锐卒十五万攻韩,蒙骜王翦为副将军,欲王天下以救民,天下慑伏,赵将庞媛率四国兵二十万抗之。武成子佯攻新郑,伏败项燕,取马陵,遂破新郑。既战中阳,败联军,杀廉颇,尽纳韩地,韩王及臣十四俱自戕于梁,韩遂灭。秦王以功封之武成侯,为彻侯爵,众贺之。
五十五年,昭襄王以武成为国相,辞不受,荐荀后辈子李斯,改官制,翌日成,於是斯擢少府。月馀武成子谏王助百家以利秦,王觉得可,相国吕不韦行其政。有墨者献上书以代简者曰纸,盖如是。
周赧王五十七年,正月,白起攻韩,利。马服君发卒佐韩,然欲擒。殴王一拳,曰“无德”。
子自始工于撰论,著问农、劝学、律论、千字文等书十数篇,简笔墨,振科技,拟开蒙,启民智。始天子二年,子阴巡四方,状如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