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进山第一夜(1)[第1页/共3页]
火车在茫茫林海中飞驶着,过了山海关,黄地盘垂垂变成黑地盘,白桦林、樟子松、落叶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远处是一个个的小山头,白云悠悠,一望无边。
厥后的事情我就记不清了,只恍惚记得,我回家后,莫名生了场大病,被连夜送出山,今后再也没有归去过。再厥后,我每次问起母亲这件事情,她老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乃至大发脾气,狠狠骂我一顿,以是我始终记不起当年势实产生了甚么事情。
中秋前后的两个月,松塔熟透了,沉甸甸挂在老松树上。好多人在这两个月请病假,进山打松籽,两个月能赚一千元!
它的眼神很庞大,带着些苦楚,乃至带了些愁闷。它的眼神让我很难过。
这个说法让我毛骨悚然。每次走在老松树下,都谨慎翼翼地朝树上看着,老松树足足有半间屋子那么粗,仰着脖也看不到顶。我始终弄不明白,那些报酬何会死在高高的树梢上?是被毒蛇咬死的?被人害死的?还是被小鬼给勒死的?
东北大山里,把进山采参、挖药材、打松籽、打猎等统称为赶山。去赶山的人,就被称为赶山客。赶山客也有帮、有把头,也要拜山、敬山、祭奠、拜神,有一套特别庞大的端方。那些端方是如何的,我早记不得了,只记得我们打了好多松籽,一个个沉甸甸的松塔,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那必须整!”
固然是淡季,火车上也没多少人,车都快开了,才稀稀拉拉上来了几十小我,手里提着叮叮作响的塑料袋,内里满是二锅头。坐那么久的火车,如果在铺上边看风景,边整点小酒,扯扯淡,谈谈人生,那小日子还真不错!
也因为这个启事,大山核心的松籽,早早就被采光了。要想采松籽,得翻过核心的山岭,进入大山深处。深山野兽多,特别是狼。赶山客们结队而行,背着猎枪、呼喊着成群的猎狗,才气前去。松塔发展在红松的树梢上,常常有三四十米高。红松树干笔挺、光滑,人要穿上特制的“脚扎”,双手搂着水缸粗的树干,一步步攀到树顶,然后用长木杆将松塔敲下来。红松很滑,人在树上攀着攀着,常常脚下一滑,就摔下来了。有人从二三十米高的树上掉下来,身子全摔碎了,收都收不完整。
不晓得为甚么,每年打松籽的人,都有稀里胡涂死在树上的,尸身挂在树梢上,如何弄都弄不下来。久而久之,人被风干成了人旗,风一吹,呜呜地响。偶然候在树下走着走着,一副风干的骨头架子会从树上掉下来,扑到你身上,能把你吓个半死。
我问姥爷,他却一把捂住我的嘴,严厉地对我说,这些是大山里的忌讳,不能胡乱猜想,不能随便探听,不然犯了忌讳,就下不了山了。
姥爷说,这还不是最可骇的。他采松籽时,不但能在大树上看到大蛇、灵芝、猴头(一种蘑菇,号称“八大仙珍”。猴头菇成对发展在树干上,在树干这边采到一颗猴头,劈面必定还会有一颗),常常还会看到挂在树上的死人。
只要一年中秋节前夕,姥爷带我进山打过一次松籽,做了次赶山客。赶山客是甚么?
赵大瞎子贱兮兮地笑着:“小七,操,整两个?!”
在阿谁浪漫又温馨的夜晚,狼群围着窝棚不断地嚎叫。
您算算,这打一次松籽,能换多少斤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