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何去何从[第1页/共2页]
十月初六,寒霜。
不知是为了安抚这些六部堂官,亦或者天子本就偶然"赶尽扑灭",对于几人的请辞天子并未应准,反而派人好言安抚。
次日凌晨,浩繁一夜未眠的东林官员等来了让他们心碎不已的动静,宫中有言:"韩阁老当以身材为重,待到身材大好之日,方可将其召回京师辅政。"
一时候,北都城中的吏治倒是为之一清,令得城中百姓啧啧称奇,望向紫禁城的眼神也是愈发畏敬。
换言说,是否起复韩鑛只在天子的一念之间。
几近大家都晓得,这位率先吹响"拨乱归正"的工部主事的宦途怕是慢慢于此了。
数日今后,当北都城中的"风雨"传至山西蒲州的时候,一贯喜怒不形于色的阁老韩鑛倒是罕见的发了脾气,令得府中服侍的下人纷繁噤若寒蝉。
二十七日,宫中传出动静,以时势艰巨,当扩大阁臣数额为由,起复原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孙承宗。
眼神浮泛,陆澄源一边手舞足蹈,一边自言自语,如若不是因为其身上穿戴的青色官袍,怕是已然有人对其破口痛骂了。
一时候,朝野为之一颤。
大朝会结束当日,"出尽风头"的次辅施鳯来便以精力有限为由再度上书,要求回籍终老。
"阉党没有倒,东林也没有卷土重来..."
天子的态度耐人寻味,"九千岁"魏忠贤并未完整失势,如若不抓紧时候离职回籍,待到其卷土重来之日,便是本身身首异处之时。
这一次,天子没有像平常一样留中不发,而是干脆利落的同意了这位"阉党"骨干的离职。
但圣谕中却没有对所谓的"身材大好"做详细的申明,也没有官员自讨败兴的去诘问。
不算拥堵的街道上,工部主事陆澄源茫然无措的单独浪荡着,瞧上去有些失魂落魄。
京师当中如陆澄源这等上书请辞的官员不在少数,皆是因为旬日之前的那场大朝会过后,大明宦海可谓是经历了一园地动。
...
...
没过两天,宫中再度传出动静,内阁对朝野中众位官员关于起复前东林大佬韩鑛一事重新停止了票拟,言说韩阁老才具天下,兼有绝代之才,可为阁臣,唯恐身材不适,难以当此大任,唯请陛下圣裁。
但很快,紫禁城中传出的一系列圣谕便是令他们如丧考妣。
首辅黄立极,次辅施鳯来及阁臣张瑞图的前后离职便是宣布了"阉党内阁"的告终。
...
俄然一阵风起,独自垂向陆澄源的面门,令其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噤,也从失神的状况中醒转过来。
没有半点不测,深宫当中的天子一样是同意了这位阉党成员的"乞骸骨"。
自那一日大朝会结束后,他便是变成如此模样,每日不等下值便是自署衙当平分开,上官见状也不非难他,只是怜悯的摇了点头。
福无双至,祸不但行。
天子已然下旨,以"宁锦大捷"之故,升任太仆寺卿毕自肃为辽东巡抚,提督辽东军务,并发内帑白银五十万两,以犒赏边军士卒。
不管是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亦或者右敛都御史李邦华都是名闻朝野的"能臣干吏",极其架空党争。
次日,阁臣张瑞图也是上书请辞,给出的来由一样是"精力有限",要求回籍终老。
天子如此态度,令得自夸见多识广的朝臣们也是有些摸不到脑筋,不敢在小觑紫禁城中的天子,一些长年抱病在家的朝臣也是主动走出了自家的府邸,前去府衙当值。